秦士望
器物類 - 商業財產
碑碣拓本
1735~1735
寬:74 x 高:159 (cm)
原碑尺寸(寬):58.00 , 原碑尺寸(高):130.00 , 原碑尺寸(厚):0.00
關帝者漢壽亭侯,諱羽、字雲長,河東解梁人。初與蜀漢之昭烈帝及桓侯張諱飛為布衣交,恩同兄弟。後因漢室陵替,一片赤心,寢食不寧;昭烈欲伸大義於天下,帝與桓侯為左右翼,君臣之分定焉。帝喜讀「春秋」,梗亮有雄氣,下邳之役,王臣分離。帝不得已,因故人張遼而有「降漢不降曹」之約,操陽許之,陰欲以恩結帝心,禮遇甚隆。帝斬將以謝之,遂棄其所賜而奔昭烈。迨昭烈收蜀,帝坐鎮荆、襄、威震許、洛,勢成鼎足。天不祚漢,帝殉大節,而英靈之丕顯,萬古凜如一日;故歷代遞加封號,易侯而王、易王而帝,推崇無以復加。普天之下,像帝而廟祀者,難以更僕數。
而我彰邑,荒昧初開,民番雜錯,沐聖朝雍熙之化,漸知服教畏法。若更感之以帝德、懾之以帝威,則其鼓舞更神。前之宰是邑者,創立廟基於城南,而經營未就,殿宇仍缺。予不自揣,竭蹶踵事,庀材鳩工,五閱月而廟成。後殿位以木主,以祀帝之三代祖禰;前殿鐫帝金像,冕旒端凝,宛然如生。一切陳設之具略備,復延戒僧覺欽為住持,以奉香燈。
夫自古忠臣義士,生為正人、沒為明神,皆足以尊俎豆、亨血食;然或祝隆於一代、或廟建於一方,求其比戶尸祀,海隅禋祀,自漢迄今,日新月盛,惟帝一人。論者謂「其德配尼山,聖分文武,忠同日月,氣塞天地」;其言庶幾有當也。
茲之草創殿宇,聊竭予誠,未滿予志;至於後此之規模何以開擴、風雨何以無頹?則不得不厚期於來者。
大清雍正十三年歲次乙卯七月中浣,福建臺灣府彰化縣知縣睢陽秦士望謹撰并書。彰化縣儒學訓導署教諭事陳梯、貓霧拺巡檢司巡檢杭國榮、鹿仔港巡檢司巡檢王洪仁、典史邢繼周仝立。
採拓
登錄號:19580010146
本物件為西元1735年(雍正13年)創建關帝廟碑記,碑額題刻「關帝廟碑」四字,邊框花草紋飾,係彰化縣知縣秦士望所撰,詳述創建始末,並頌神庥。
彰化關帝廟創建於西元1735年(雍正13年),主祀關羽,俗「關公」、「關帝」,或尊稱「關聖帝君」;臺灣自明鄭時代即有關羽的崇祀,及至清代極力推崇,凡府、廳、縣所在地皆由官方興建廟宇奉祀,每年春、秋例祭,尤稱隆重,並為臺灣民間信仰主要的崇拜神祇之一。
藏品描述-授權標示: